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资讯 > 新闻头条 > 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来源:458网址导航06-10

        刚刚过去的5月,理想再次售罄,累计售出2.8万多辆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个邻居小鹏在今年以来的五个月里总共卖出了3万多台,而蔚来也只卖出了3.5万多台。

        李想也在微博上直接宣布,今年要挑战月销量破4万辆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
        如果理想的月销量是4万,即使小鹏和蔚来保持现在的销量,一个月的理想销量也够小鹏和蔚来卖半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便再扩大一点范围,30万到40万价位的奥迪Q5L、奔驰GLC和宝马X3加起来,今年上半年三者的月销量都没有达到4万辆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
        凭借如此出色的成绩单,理想汽车市值达到2144.35亿元,反超长城汽车,位居国内车企第二位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从这个角度来看,是否值得说“理想牛逼”?

        但是现在有多少人说他牛逼,当年有多少人说他垃圾。

        在2020年的大众媒体传播大会上,大众汽车中国CEO冯思翰表示:“从整个国家和地球的角度来看,增程式电动汽车简直就是扯淡,是最糟糕的解决方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大众汽车研发技术员威德曼也表示:“增程式电动车意义不大,我们几年前就在研究增程式电动车的可行性,现在讨论这项技术已经完全过时了。”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这种所谓落后的增程技术,也被网友说成是汽车拉发电机,脱裤子放屁,三缸拖拉机、大老Les、汉兰达换壳的说法一波又一波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反正在各个汽车论坛上,懂车的人都在叫嚣,永远不买理想。

        而非常喜欢发微博的李想本人,也不止一次地解释过理想汽车选择增程方案的原因和合理性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理想的反响发生在2020年9月,当时理想的ONE一个月只卖了3000台。此时,大众途昂和途锐的月销量接近万辆。这个反应一下子就苍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,理想一个月销量近三万台,和大众同级别的,李想不会拿销量对比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成功有两个重要因素:第一,他们知道他们的消费者是谁,第二,他们知道他们应该为消费者提供什么产品。

        理想之所以一眼就能找到他的消费者,与理想在汽车之家的12年是分不开的。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个会议上的中国家庭需要什么样的汽车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2004年本田CRV开始国产化,SUV车型彻底普及。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,SUV市场凭借大空间、高通过性的优势持续增长。

        另一个例子是长城。 2009年,长城放弃轿车线,专注于当时市场份额仅为5%的SUV领域。

        结果,仅用了三年时间,长城就成为了自主品牌的畅销品牌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中,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第一代神车哈弗H6。 H6获得10年100次SUV销量冠军,恰恰证明在中国市场,大空间+性价比永远是王道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与此同时,理想汽车的前身“车和家”研发出首款产品微型电动车SEV(Smart-Electric Vehicle),但国内政策实施时间不长,几经波折在欧洲测试了几个月,发现根本没有市场,项目最终终止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这个项目在最喜欢小型车的欧洲是活不下去的,中国肯定不行。

        适逢SUV在国内市场的爆发,理想决定打造一款面向家庭市场的车型。

        想清楚了消费者,下一步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。增程式电动汽车已成为理想的首选。甚至在当时很多投资人看来,“做纯电动车其实是一个很容易讲的故事,哪怕是中国特斯拉,投资人也听得懂,爱听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但李想认为,当时的纯电动技术还不够成熟,家用车最不应该有的就是续航焦虑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理想ONE砍掉了原计划的纯电动版。 2019年4月,理想ONE增程版在上海车展正式亮相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与比亚迪目前的成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有了DM-i,混合动力车的百公里油耗仅为4-5,混合动力车的售价更是降到了9.98万元。月销量成功20万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李想自己表示,理想ONE选择增程与成本无关。但在我看来,理想的增程技术最终选择离不开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的因素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动力电池的价格居高不下,一个40度的电池组和一个100度的电池组成本都要上万。即使算上增程器的成本,小电池还是比较划算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下面我们来看看市面上同时拥有纯电动版和增程版的车型。无一例外,增程版的价格都更低。

        由此节省下来的成本,可以理想地用于做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舒适配置,也可以消除纯电动车的里程焦虑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至于为什么是增程而不是比亚迪的DM-i和吉利的雷神混合动力技术路线,李想今年自己在微博上回应称,他在理想ONE时期就已经知道本田的PHEV并联。之所以选择增程,更多是出于对用户体验的考虑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话是这么说,但在我看来,以当时的研发实力,想要打造出一个各方面都能打败i-mmd或者对手dm-i的混合系统,是不太可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不是这些言论的重点。最受争议的其实是他口中所谓的“用户体验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,在靠理想人扛大旗的年代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他的说法。

        意见最大的是各路朋友的工程师和一些有技术背景的媒体。

        大约两年前,汽车媒体《拜托了老司机》在节目中大肆炒作理想One不仅进油状态油耗高,而且动力衰减严重,引起了巨大轰动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争议发酵后,不少工程师也纷纷发文解释增程的逻辑。

        在理想的逻辑中,增程器将首先驱动电机。也有媒体通过实际测试证实,在供电状态下确实会出现动力明显下降、油耗明显增加、车身抖动剧烈等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另外,理想的ONE电池本身体积小,供电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直让车主处于这种不舒服的状态,这样是不是也能让用户体验更好呢? “百公里油耗8升的新能源汽车”这些表情包也应运而生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,理想的情况是确保您的目标客户不关心这一点。

        2021年全年,理想ONE销量突破9万辆,稳坐国内中大型SUV销量榜首。

        凭借着可以拿绿牌、没有续航焦虑、适应有孩子的家庭等诸多优势,理想ONE的口碑也迅速在用户中传播开来。 2022年1-5月,理想 One销量超过4.7万台,环比增长超过17%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同年6月,理想L9上市,开启了又一个离谱的销量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,在无形的技术投入和有形的实践经验之间,李想必须选择后者。从目前来看,消费者确实是在吃这套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市场上有几款车同时销售纯电动和增程版。例如,零跑 C11增程版自3月份交付以来,销量比纯电版高出75%。深蓝SL03截至今年4月的销量,增程版是纯电版的4倍多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除了选择增程技术,理想的产品定位也非常精准。撇开冰箱、彩电和大沙发不谈,相对较高的性价比也是L9如此受欢迎的重要原因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们以理想L9为例。作为一款全尺寸SUV(轴距超过3米1),以往市面上常见的同类车型售价都在百万级别。这么看来,性价比不就十足了?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同样,市面上40万到50万的SUV大多是中大型SUV,能够给到用户的空间比理想的L9要小很多,而且大部分智能舒适配置也很难成为对手。所以在40万左右的价格,理想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。

当年被专业人士们群嘲的理想:都快能拳打脚踢BBA了!

        简单的说,比他便宜的车没他刺激,比他刺激的车没他便宜。

        站在家用车的角度,增程+大空间SUV+性价比,理想多卖点似乎也没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,把理想送到现在位置的策略,其实埋下了很多隐患。

        首先是理想的当前销售势头能持续多久。在电动化的浪潮下,不仅汽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,汽车的生命周期和销售方式也与我们固有的观念大不相同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新车营销做得好,销量稳步上升,等到热度下降,新车型上市,销量又会直线下降。这种情况越来越多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去年上市的问界M5,就打破了去年创新品牌单款最快出货记录。但好景不长,随着特斯拉的降价等因素,销量持续走低,至今还没回暖。

        文章出处:快科技

回到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