据媒体报道,中国大洋83航次的“深海一号”已经抵达南大西洋热液区并开始开展作业。本航次计划进行46次下潜作业,其中包括载人潜水器“蛟龙号”的下潜作业。截止到2月7日,蛟龙号已经成功完成了8次下潜作业以及多站温、盐、深度探测。
在此之前,蛟龙号进行了南大西洋地区的首次下潜作业,下潜深度达到了3350米。在这次下潜中,蛟龙号成功发现了高温活动的黑烟囱群以及大量的热液生物。同时,还实施了微生物原位富集、热液区环境化学参数测量作业,采集了盲虾、深海贻贝等典型热液生物以及硫化物烟囱等样品。
本次航次由中国自然资源部下属海洋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、教育部相关高校等19家单位共同组成,共有81名科考队员和船员参与。这些科考队员和船员将通过各种科学仪器和设备,对南大西洋热液区进行深入探测和研究。
本航次聚焦探索大西洋洋中脊生物多样性与典型地形地貌的关系、热液生物地理分区、生物连通性等科学问题,这将提升我国对大西洋洋中脊热液区环境的科学认识水平。